電纜護套的厚度與質量之間并沒有簡單的正比關系。護套是電纜的外部保護層,其外觀應當光滑、圓整,光澤均勻,且必須保持在規(guī)定的偏差范圍內,不得有機械損傷、壓扁或可見的雜質、氣泡和砂眼等缺陷。雖然護套的厚度對電纜的整體質量有一定影響,但并不是越厚越好。
如果護套的厚度低于標準,顯然是不合格的;但如果超出標準,同樣也不符合要求。例如,對于型號為ZR-KVVP 4*1.5mm²的電纜,測得的平均護套厚度為1.6mm,而根據GB9330-88標準,這種型號的護套厚度應為1.2mm,因此可以判定其不合格,原因如下:
1. 縮短使用壽命:電纜在長時間通電后會產生熱量,導體的工作溫度限制在70℃,而聚氯乙烯的長期使用溫度最好不超過65℃。尤其在夏季,工作溫度可能會更高,護套厚度增加會導致熱量難以散發(fā),從而影響電纜的使用壽命。聚氯乙烯在高溫下會發(fā)生物理和化學變化,導致絕緣性能下降,甚至可能引發(fā)短路,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。
2. 材料性能不足:護套材料的性能并不單純依賴于厚度。如果材料未能達到GB8815-2002標準的某項要求,例如阻燃聚氯乙烯的氧指數低于30,那么其性能就會受到影響。
3. 電纜結構問題:如果電纜的導體、絕緣層和編織密度都按照標準控制,并選擇合適的填充材料使其保持圓整,那么護套就不應該過于厚重。
4. 增加敷設難度:目前電纜的敷設主要通過橋架或穿管進行,許多企業(yè)要求電纜外徑小,以便在安裝過程中留有空隙,有助于散熱,避免護套受損。護套過厚會給施工帶來困難。
總之,電纜護套的厚度并不是越厚越好,但是一定要符合標準要求,才是保障電纜安全和性能的關鍵。